从标准修订的必要性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家标准GB 14907-2018《钢结构防火涂料》的修订背景、编制原则、新旧标准主要内容对比。新标准具有以下特点:新增了烃类(HC)火灾升温条件、隔热效率试验方法及衰减量性能要求、耐紫外线辐照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H 值的要求和试验方法;将耐火性能进行了分级;耐火性能技术指标新增了试件温度的要求,修订了试件的承载能力;引入了“截面系数”概念。
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的重要内容,各防火分区的疏散设施首先要能满足本分区内人员的安全疏散需要。实际工程中存在因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等,部分防火分区内的疏散设施不能独立满足本分区安全疏散,需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的情况。分析了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了完善相应技术要求的建议。
火灾发生初期是灭火的最佳时期,故对于初期火灾的探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期火灾的火焰面积较小,数据样本较少,传统的机器学习目标检测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训练。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图像型初期火灾探测系统,并对基于多重迁移学习训练得到的Yolo V5 初期火灾探测模型进行重点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精确率达到97%,对初期火灾的探测精度高、探测速度快,可以快速准确地探测到初期火灾的发生。
基于STC12C5A60S2 型单片机,设计一种家庭用多功能监控系统,具备低开发成本、线上线下终端同步显示多传感器数据、火灾各特征参量于本地进行专项语音光闪报警以及于线上APP 客户端界面同步进行图形色变报警的特点。通过红外火焰、光敏电阻、温度、湿度、有毒气体和烟雾等传感模块实时监测火灾信号,将信号的特征参数按序进行A/D 转换处理和算法分析,再利用蓝牙无线透传与串口通信技术构建微微网络以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并借助于易语言、PC 端安卓APP 开发环境、LCD、启停功能按键、译码芯片、继电器组和多通道语音播放板等搭建线上线下监控报警终端。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控性和实时性强,家庭火灾的漏报率和误报率进一步降低,用户对报警信号的反应能力也有所提高。
为保障锂电池储能行业的安全发展,建立锂电池火灾科学防控技术,针对三元锂电池单体和模组,采用恒定电流过充电的诱导方式,开展了锂电池火灾燃烧特性和蔓延规律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三元锂电池的燃烧过程可分为鼓胀、冒烟、燃烧3 个阶段,且呈喷射火形式,燃烧强度大、燃烧速度快,火灾最高温度约为750 ℃;三元锂电池热失控会生成CO、SO2、THC 等气体,其中CO 的体积分数最高,超过1 × 10- 2,THC 浓度次之,约为2 ×10- 3,SO2 最少;三元锂电池模组过充电条件下会发生明显的热失控扩散,且火灾前期的热扩散较快,间隔时间约为20 s,最终导致全部锂电池单体发生燃烧。
采用耐火试验炉,开展了正交胶合木墙板试件在标准火灾条件下的炭化试验,研究正交胶合木墙板内部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变化曲线、炭化深度和炭化速率等变化规律,分析不同胶粘剂对层板脱落和炭化速率的影响,对比层板脱落或不脱落情况下炭化深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对于采用普通PUR 胶的试件,第一层层板50~60 min 时发生脱落,脱落后试件的炭化速率明显变大;采用耐热型PUR 胶的试件,未出现明显的层板脱落现象,炭化速率恒定,与欧洲标准中的普通木结构的名义炭化速率0.65 mm/min 相当。
依照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对建筑中庭内两类典型设定火灾场景条件下烟羽流的质量流量和温度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建议设计者充分理解和运用中庭烟羽流的发展变化规律,结合中庭自身的建筑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宜的技术措施,改进和优化中庭排烟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以木材为燃料的全尺寸腔室火灾回燃现象进行研究,展现了真实场景下的回燃现象并分析了回燃延迟时间及室内温度变化。运用FDS 软件对实验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回燃发生时喷出开口的火焰形态及室内温度变化趋势和实际实验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运用FDS 分别研究了封闭腔室大开口和小开口情况下不同开口时间对回燃的影响。
应急保障是遂行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建设程度和水平直接影响队伍平战转换的速度和任务成败。本文成体系提出了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成体系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和主要工作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