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主办: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SSN 1009-0029  CN 12-1311/TU

期刊目录

    2020年, 第3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消防系统设计
    张洋, 吕中宾, 姚浩伟, 王超, 王昌俊
    2020 (2):  143-146. 
    摘要 ( 2107 )  
    为了提高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在集装箱式锂离子储能系统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储能系统消防需求进行了分析。搭建了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的热管理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分析。针对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消防安全,提出了一种新型定点、定位、耦合型集装箱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消防装置。研究可提高该类储能系统消防装置性能,促进国家电网公司三型两网的建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早期预警特征参数分析
    李钊, 陈才星, 牛慧昌, 李磊
    2020 (2):  146-150. 
    摘要 ( 1980 )  
    为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状态的早期预警模型提供支撑,针对单体电池单侧受热触发热失控问题开展实体实验,分析表面温度、电池电压、气体温度等多个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在考虑降低误报漏报率的情况下,分析其合理报警范围。结果表明,加热触发的热失控状态判定主要依赖于电池表面监测点温升速率;电池电压下降量不适用于热失控预警;电池表面温度、表面温升速率、电压降速率、气体温度等特征参数的参考报警值分别为60~90℃、0.4~1℃/s、0.05~0.16V/s、60~9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地下道路水幕系统挡烟效果研究
    姜学鹏, 王宝伟
    2020 (2):  149-154. 
    摘要 ( 1764 )  
    为使水幕挡烟效果定量化,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以水幕动量比R、挡烟效率η为基准的水幕系统参数。采用FDS对5、10、15MW火灾规模下,不同喷水强度和纵向风速下50个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R越大,挡烟效率越低;三种火源功率下最佳有效挡烟动量比分别为4.35×103、2.44×103、2.10×103,并从微观上(流场)验证了水幕挡烟的有效性;得到三种火源功率下,最佳喷水强度分别为2.0、2.0、2.5L/(m·s),且水幕喷水强度增大,降温效果提高,但隧道能见度降低,挡烟效果减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辐射热作用下金属钠燃烧现象试验研究
    郑泽勋, 李金梅, 李强, 王永刚
    2020 (2):  154-158. 
    摘要 ( 1758 )  
    在辐射热通量为25~60kW/m2条件下对利用锥形量热仪对金属钠的燃烧现象进行了研究,测量了燃烧尾气中的氧气含量与剩余物料的质量。结果表明:随着环境热通量增加,金属钠燃烧现象存在较大差异性,残留物数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参与燃烧。当辐射热通量小于30kW/m2时,金属钠未出现明火燃烧;在外界辐射热通量为50~60kW/m2时,金属钠发生较不稳定、不充分的明火燃烧;当辐射热通量大于60kW/m2时,金属钠发生较为稳定且全面的明火燃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溶剂型氯丁胶对汽油鉴定的干扰
    薛腾, 张金专
    2020 (2):  157-161. 
    摘要 ( 1787 )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将得到的氯丁胶溶剂、胶体及其燃烧残留物谱图与120#汽油原样及其燃烧残留物谱图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氯丁胶溶剂原样谱图与120#汽油谱图相似度较高,但仍存在不同,氯丁胶溶剂中甲苯含量较高,120#汽油中不含甲苯。120#汽油燃烧残留物和溶剂型氯丁胶燃烧残留物中均可以检测出芳香烃,稠环芳烃类传统燃料汽油中的特征组分,会对传统燃料汽油的鉴定产生干扰。如果在检测样品中发现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叔丁基-2-甲氧基-4-甲基苯,则可以排除溶剂型氯丁胶对汽油的干扰。实验结果可为氯丁胶等粘合剂火灾物证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氧环境热失控特性研究
    张少禹, 董海斌, 羡学磊, 伊程毅, 李毅, 刘连喜, 于东兴, 盛彦锋, 马建琴, 赵青松
    2020 (2):  161-164. 
    摘要 ( 1844 )  
    研究了NCM811三元软包锂离子电池在封闭空间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10.64%环境下的热失控特性。实体实验结果表明,氧气体积分数为21%下电池热失控时,先喷射连续火焰再喷射火星,而氧气体积分数为10.64%低氧环境下电池热失控时,电池始终喷射火星,火星未形成连续火焰。电池热失控时喷射的火星在低氧环境中能够短暂燃烧,但火星不能形成连续火焰,表明NCM811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是一个释氧过程,但电池释放的氧气不足以维持火星的连续燃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地区五种阔叶木树叶热解实验研究
    高飞飞, 辛颖, 王新然, 李佳昕
    2020 (2):  164-167. 
    摘要 ( 1813 )  
    以东北地区常见的白桦、水曲柳、蒙古栎、银中杨、旱柳5种阔叶木的树叶为实验材料,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5种阔叶木树叶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特性。选取升温速率为10、15、20℃/min,粒径为40、60、80目,分析在氮气气氛下试样的热解特性,采用Gorbatchev积分法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热解过程分为失水、轻微失重、主要失重和炭化4个阶段,其中主要失重阶段的失重量最多;5种试样的燃烧性排序为:银中杨>蒙古栎>旱柳>水曲柳>白桦,活化能排序为:白桦>水曲柳>旱柳>蒙古栎>银中杨;燃烧性越强的活化能越小;升温速率越高,热解反应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越高,失重速率越快,热解反应越充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辐射强度对棉花燃烧特性的影响
    赵志新, 蔡炜, 王鑫, 胡源, 曾文茹
    2020 (2):  167-171. 
    摘要 ( 1845 )  
    利用锥形量热仪对两组质量为10、20g的棉花进行了热辐射点燃实验,热辐射强度分别选取35、30、25、20、15、10、5、4、3、2kW/m2,对其热释放速率曲线、总热释放量曲线、燃烧残留物形貌和残余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明火燃烧时总是同时存在阴燃,明火燃烧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高于同条件下阴燃的热释放速率的最大值,随其规模程度的增大而增大。阴燃的热释放速率曲线没有峰值,热释放持续的时间较长。尺寸100mm×100mm×24mm、质量10g棉花样品的临界点燃热辐射强度为2~3kW/m2;尺寸100mm×100mm×24mm、质量20g棉花样品的临界点燃热辐射强度为4~5kW/m2。随着堆积密度、相对湿度增加,临界点燃热辐射强度提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具板材的燃烧性能和环保性能分析
    许之浩, 何理辉, 钟文翰, 胡天怡, 陆晨曦
    2020 (2):  170-174. 
    摘要 ( 1832 )  
    基于现阶段校园家具中常用的人造板材,对其分别进行燃烧性能和环保性能测试,采用引燃时间、单位面积热释放速率峰值、放热总量、产烟总量和甲醛释放量这五个关键性能指标,得出板材综合性能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照度的升高,板材阻燃性能会降低;采用浸渍纸贴面措施对板材点燃时间有一定提升,但在热释放速率、放热总量和总产烟量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上浮;胶合板和浸渍纸饰面胶合板的热释放速率、产烟总量大,阻燃性能较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高温后性能的影响
    刘晓仙, 杜红秀
    2020 (2):  173-177. 
    摘要 ( 1716 )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对C80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的高温后劈拉强度的影响,对素C80HPC及掺加0.1%和0.2%的C80HPC进行高温试验,观察记录混凝土的爆裂情况,并对试件进行劈拉强度试验,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C80HPC试件断面的红外温升,分析HPC的劈拉强度、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C80HPC中掺入0.1%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抑制爆裂的发生;HPC的劈拉强度均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下降,掺入聚丙烯纤维会降低HPC的劈拉强度;建立的受火温度与红外平均温升、劈拉强度的回归方程可用于火灾后HPC的火灾温度、剩余强度的鉴定及后期建筑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MX粉尘云火焰传播规律研究
    苏增强, 胡立双, 胡双启, 要雅靖, 张伟, 刘洋, 段宇航
    2020 (2):  177-181. 
    摘要 ( 1759 )  
    采用改进的可视化Hartmann装置,研究HMX粉尘云爆炸火焰传播规律,观察不同HMX粉尘云质量浓度及粒度对其粉尘云爆炸火焰传播速度及火焰传播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MX粉尘质量浓度从74.1 g/m3变化为185.1 g/m3,火焰传播最大高度从29.97 cm增加为60.81 cm,最大速度从58.91 m/s增加为175 m/s;火焰波动幅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火焰波动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HMX粉尘粒径从19.02 μm增大为53.56 μm时,火焰传播最大高度由55.45 cm降低为40.02 cm,最大火焰传播速度由181.93 m/s降低为121.28 m/s,火焰波动幅度显著降低,火焰波动出现的时间推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焊接火焰引燃可燃粉尘特性研究
    张琰, 王松, 任常兴
    2020 (2):  180-183. 
    摘要 ( 1735 )  
    通过统计分析多起粉尘爆炸事故,以明火这一常见点火源作为研究对象,研制了模拟焊接火焰为代表的明火点火源引燃粉尘实验装置,采用玉米淀粉、石松子粉和煤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明火引燃可燃性粉尘的特性。玉米淀粉和石松子粉在燃爆过程中最高温度分别是956、855 ℃;明火作用下,半开放空间中可燃粉尘能够被引燃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采用20 L球装置测得的爆炸下限。明火不易引燃类似煤粉的对温度类点火源不敏感的粉尘,故判定粉尘可燃性时,明火点火源可作为初步筛选的手段,20 L球测试装置是判定粉尘可爆性的最终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量Cu2+对过氧化氢异丙苯热稳定性的影响
    王飞, 秦志益, 刘惠平
    2020 (2):  183-186. 
    摘要 ( 1750 )  
    为研究微量铜离子(Cu2+)对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热分解的影响,采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CHP及含两种不同浓度Cu2+的CHP进行了绝热分解测试,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CHP起始的分解温度(To)、最高分解温度(Tf)、绝热温升(△Tad)、最大温升速率(mm)等热力学参数及分解活化能(Ea)的影响,并利用热惰性因子(Φ)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微量Cu2+的加入对CHP分解的热力学参数有影响,而且浓度不同影响不同。如CHP的校正起始分解温度(To,s)和Ea分别为111.28 ℃和170.93 kJ/mol,而加入(1.85×10-3)%或(3.70×10-3)% Cu2+后,相应的参数分别为104.26 ℃、164.73 kJ/mol和98.87 ℃、145.63 kJ/mol。表明微量Cu2+的存在能降低CHP的起始分解温度To,s和活化能Ea,且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从而增加了CHP的热分解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材料对水泥材料耐火性能的改良研究
    孙小菊, 徐瑞御
    2020 (2):  186-190. 
    摘要 ( 1703 )  
    为了改善建筑水泥墙板结构的耐火性能,利用纳米材料—微硅粉和碳纤维作为外掺料应用于改性研究。以标准砂与硅酸盐水泥质量比为2∶1制备试件,测试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火性、干缩率并分析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微硅粉和碳纤维在提高水泥墙板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同时,也改善了材料的耐火性能;双掺微硅粉和碳纤维含量为3%和2%的水泥墙体具有最优的耐火性能,燃烧试验后的质量损失为0.64%,比参照组烧失量降低了85%;从水泥基改性材料微观形貌发现,超细硅粉颗粒的填充效应是材料强度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碳纤维的粘结作用和表面反应是耐火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气爆炸波在典型住宅内的传播与防爆厨房设计
    周清, 齐麟, 丁杰, 孙亮
    2020 (2):  189-194. 
    摘要 ( 1799 )  
    基于数值分析方法,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典型住宅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体积比θ的燃气爆炸波在住宅空间内的传播规律与超压荷载,分析砌体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厨房在燃气爆炸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与破坏形态,提出考虑防爆要求的防爆厨房并验证其防爆效果。结果表明:燃气爆炸波由厨房传播至客厅时超压峰值并未有明显减小。由于两侧墙体的反射作用,爆炸波传播至走道尽端时超压峰值会明显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厨房的防爆效果明显优于砌体结构,对有抗爆要求的厨房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厨房基础上设计出的防爆厨房可降低燃气爆炸波对厨房结构构件的破坏,阻止爆炸波进入住宅内部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正庚烷油池火验证大尺度量热装置
    杨晓菡
    2020 (2):  194-196. 
    摘要 ( 1777 )  
    针对大尺度量热计装置,在隧道量热计内开展试验对正庚烷油池火热释放速率、热释放总量进行校正。利用冷流场校正了解排烟管道气体流量的稳定性及均匀性,分别针对不同油盘个数、排列方式条件下进行正庚烷油池火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在冷流场校正试验中,排烟管道内的烟气体积流量维持在27.9 m3/s;通过对实测热值与理论热值的误差比较分析,7组试验中有6组试验的实测热值与理论热值之间的误差低于1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站台火灾不同排烟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王建国, 王经伟, 苏俊凯
    2020 (2):  196-200. 
    摘要 ( 1725 )  
    为研究火灾场景下不同排烟模式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以某双层岛式地铁车站为原型,通过FDS软件建立火灾模型,分析4种排烟模式下地铁站台的火灾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能见度的分布。规定疏散时间360 s内,在人眼特征高度1.6 m处:自然排烟模式下的人员疏散途径区域出现温度大于60 ℃、CO体积分数大于250×10-6、能见度低于10 m的区域;车站隧道排烟模式下的人员疏散途径区域出现能见度低于10 m的区域;车站公共区排烟模式和车站公共区及车站隧道混合排烟模式下,人员疏散途径区域火灾烟气温度、CO体积分数、能见度均低于疏散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地下空间连通工程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梁晶
    2020 (2):  200-204. 
    摘要 ( 1701 )  
    某大型中央商务区地下空间通过11个连通道将7个独立区域连通。设置11个场景,利用Pathfinder进行定量化计算分析,分析将可用连通道视作室内相对安全出口对人员疏散效率的影响。分析典型区域增加连通口后的疏散时间以及各连通口的疏散人流量。结果表明,连通道附近人员充分利用其进行疏散,路径的增加使人员疏散得到优化,有利于提升人员疏散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隧道动态火灾规模及人员疏散研究
    王明年, 胡萧越, 于丽, 郭晓晗, 田源
    2020 (2):  203-208. 
    摘要 ( 1726 )  
    为了确定城市公路隧道阻塞场景下火灾蔓延时的动态火灾规模和人员疏散方案,基于临界辐射热通量理论计算车辆引燃时间,并运用FDS研究动态火灾规模和同时打开两侧横通道与只打开一侧横通道两种工况下的温度与可视度分布规律,通过Pathfinder计算人员疏散时间。结果表明:初次引燃需要250 s,二次引燃分别需要615、650 s,共计11辆车参与燃烧,最大热释放速率高达39.1 MW;两种工况下的温度与可视度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同时打开两侧横通道的疏散时间仅为390 s,较后者减少了320 s;建议四洞公路隧道发生火灾时,宜同时打开两侧横通道,且应在10 min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车辆发生二次引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狭长空间排烟性能化设计

    向健宇, 茅靳丰, 余南田
    2020 (2):  208-213. 
    摘要 ( 1742 )  
    结合某狭长型地下工程的结构特点,利用FDS软件对该工程的通信工作区进行了全尺寸数值模拟。通过性能化设计的手段,合理设定火灾场景和人员密度,研究了不同机械补风条件下双向型走廊和单向型走廊的排烟效果,并对人员安全疏散进行了性能化评估。结果表明,针对本工程模型采取机械排烟时,机械补风比不宜过大,机械补风量宜取排烟量的50%~7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换乘站侧式站台与同层站厅烟气控制
    周峰
    2020 (2):  213-217. 
    摘要 ( 1807 )  
    以提高车站整体的消防安全性为出发点,针对大型地铁换乘车站侧式站台与共用站厅同层的情况,在规范要求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火分隔措施,并分析相应的侧式站台排烟控制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并借助FDS进行模拟研究,提出设计建议以期为相似的工程提供经验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某鼓楼式高层酒店结构抗火与防火设计分析
    郑锦, 黄刚
    2020 (2):  217-220. 
    摘要 ( 1751 )  
    以某鼓楼式高层建筑为例,针对其造型独特、外观新颖和民族特色鲜明的特点,以结构抗火和防火设计中存在的难点为切入点,在确保该建筑的结构抗火和建筑防火安全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基于结构可靠度和智慧防火理念,对其结构抗火材料、安全疏散、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及消防设施设计的优化措施进行探讨。提出在设计类似鼓楼式的高层建筑时,应充分考虑火灾与风荷载等多灾种的耦合性,积极应用智慧消防等新技术,全面提升其结构可靠度和消防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火隔离带对外保温材料火灾蔓延影响实验研究
    包肖萌
    2020 (2):  219-223. 
    摘要 ( 1776 )  
    为了研究防火隔离带在实际火灾环境中对外保温系统的影响,从实际应用出发,选择某住宅小区的外立面,针对建筑外保温系统使用B1、B2级保温材料时,采用实验研究三种不同点火位置下,防火隔离带对整个外墙保温材料的火灾发展过程和竖向中心线温度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压双流体细水雾抑制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研究
    贺元骅, 郭君, 王海斌, 沈俊杰
    2020 (2):  223-228. 
    摘要 ( 1835 )  
    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采用加热棒模拟锂电池外部过热场景,分别在95、80、60 kPa的环境压力下对18650型锂电池热失控表面温度和CO体积分数变化进行对比,探究低压双流体细水雾对锂电池热失控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低压双流体细水雾可在低雾化压力下产生较小的雾滴粒径,并能有效抑制锂电池热失控与热传播,减少CO生成量;雾化压力为1.2 MPa时产生的细水雾雾滴粒径最小,冷却效果最好。随着环境压力降低,细水雾的抑制效果下降。可考虑使用惰性气体作为雾化气体,增强灭火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管廊风速对细水雾系统灭火效果影响研究
    王致远, 李炎锋, 王红艺, 端木祥玲
    2020 (2):  228-231. 
    摘要 ( 1732 )  
    建立等比例综合管廊数值模型,采用FDS模拟了通风风速为0、0.4、0.8、1.2 m/s下电缆舱着火工况的细水雾灭火效果,分析风速对灭火效果的影响以及纵向通风与细水雾共同作用下的烟气蔓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通风风速的增加,尽管管廊内部的含氧量增加,但火源及正上方温度下降,很大程度上减缓了火源竖向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证明了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有效性。城市综合管廊采用细水雾系统时,施加不高于1.2 m/s风速的通风气流对细水雾灭火更为有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粉灭火装置在风电机组低温环境下的应用研究
    彭燕华
    2020 (2):  232-236. 
    摘要 ( 1687 )  
    为了评估干粉灭火装置在极端低温环境下扑灭风电机组火灾的灭火效能,建立了2 m3小空间和56 m3大空间灭火试验装置,在-30 ℃低温条件下利用干粉灭火装置开展了多次灭火试验,测试灭火装置的启动性能、喷射性能和灭火性能。试验表明,干粉灭火装置在低温条件下能够正常启动喷放,超细干粉的灭火性能未受低温条件影响,可以扑灭风电机组内A类和B类可燃物。低温条件对干粉的扩散蔓延特性影响显著,若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进行消防设计,宜开展灭火试验进行有效性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缩尺度试验火烟气特性实验研究

    李立明, 宋立巍, 王力
    2020 (2):  235-239. 
    摘要 ( 1789 )  
    基于4种标准试验火开展缩尺度试验火烟气特性实验,研究试验火烟气特性在其尺度逐渐缩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火灾烟气减光系数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货架火灾探测器、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点型感烟火灾探测器对各尺度试验火的报警响应特性。给出适用于高灵敏火灾探测器检测和评价的缩尺度试验火做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电线路山火无人机监测与灭火技术研究
    周特军, 李波, 谭艳军, 吴传平, 吴伟, 潘碧宸
    2020 (2):  239-243. 
    摘要 ( 1798 )  
    应用无人机搭载三维激光,识别输电线路、杆塔及下方植被,进行山火风险评估。无人机搭载YCbCr颜色空间检测分析模块进行山火识别。提出了无人机弹道发射、投掷灭火球以及小流量防蒸发喷射等输电线路初发山火的灭火方法,可快速扑灭初发山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黏度特征气体探测识别方法实验研究
    杨淞成, 鲍玉朋, 赵兰明
    2020 (2):  243-247. 
    摘要 ( 1723 )  
    提出一种基于差压原理的气体组分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待测气体流经特制黏度传感部件后产生的差压信号响应,换算获得气体黏度数据,根据泊肃叶定律及混合气体黏度理论定量关系反演获取待测气体组成。通过实验验证了利用黏度差异进行气体识别的理论和应用可行性。通过开展基于流量基准值和测量斜率的未知气体识别实验,证明两种方法均能够对4种未知气体进行精准识别。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可见光图像的火焰识别与提取
    葛珺, 王丽, 李伟, 张博
    2020 (2):  247-251. 
    摘要 ( 1792 )  
    对火焰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中选择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火焰特征作为判据来识别和提取火场图像中的火焰区域。基于火灾火焰的亮度特征利用区域生长法分割出疑似火焰区域;根据RGB和HIS颜色模型的对应关系,通过分离火焰像素的R、G、B分量,验证了火焰的色彩分布规律;利用圆形度判据排除规则光源的干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气在七氟丙烷中的溶解度测定及计算
    羡学磊, 张君娜, 赵青松, 刘连喜, 董海斌, 盛彦锋, 马建琴
    2020 (2):  250-253. 
    摘要 ( 1864 )  
    为研究氮气在七氟丙烷内的溶解度,利用PVT实验装置测定了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氮气在七氟丙烷内的溶解度,并系统讨论了温度、压力对溶解度及亨利系数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建立了氮气在七氟丙烷内的溶解模型。研究表明,温度有利于氮气在七氟丙烷中的溶解;压力不利于氮气在七氟丙烷中的溶解;氮气在七氟丙烷中的溶解模型拟合数据效果较高,最大偏差未超过3%。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系灭火剂及其原料急性毒性研究
    陈培瑶, 孙贺, 冯梦, 蒋灵芝
    2020 (2):  253-256. 
    摘要 ( 1757 )  
    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水系灭火剂常用原料及灭火剂成品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LC50),为水系灭火剂的产品开发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水系灭火剂预混液的急性毒性与凝固点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但随灭火级别的提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多种碳氢表面活性剂和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较高的急性毒性,按照化学物质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属于高毒物质,是配方筛选时应重点关注的物质。开发环保型水系灭火剂,应充分参考各种原料的急性毒性,不使用或少使用急性毒性较大的原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灭火与应急救援“一机制两规程”安全管理探讨
    杨国宏
    2020 (2):  256-259. 
    摘要 ( 1875 )  
    在分析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研判灾情类型、特点,结合作战指挥流程,提出灭火救援现场安全管控机制、消防员安全行动规程和紧急救助小组安全行动规程等措施,目的是把控灭火与应急救援行动安全要素,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成效和紧急避险、紧急救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消防员伤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消防实战型数字化预案制作方法研究
    吴津津, 黄东方, 张茜, 邓博誉, 疏学明,
    2020 (2):  259-263. 
    摘要 ( 1762 )  
    对消防实战型数字化预案从展现形式、所需信息、所需功能等方面进行需求分析。从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介绍了消防实战型数字化预案的整体框架,从警情智能化设置、出警阶段情报支撑、处置阶段辅助决策、痕迹式战评四个阶段分析与探究了预案的功能和制作方法。消防实战型数字化预案能为消防员提供信息支撑与决策支持,在日常演练、灭火救援实战等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火灾灭火内攻行动安全研究
    曹文镤, 王伟, 商靠定
    2020 (2):  263-267. 
    摘要 ( 1840 )  
    内攻行动是扑救建筑火灾、迅速抢救人员生命的最有效的方式,对2007-2016年间的消防员伤亡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整理了内攻行动的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内攻战术安全意识和内攻技术安全措施两方面,对内攻时机把握、内攻指挥体系建立、内攻险情征兆、紧急避险措施等一系列内攻安全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成果能够为消防员内攻行动安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风险评价
    赵俊茹, 许铎, 田峻东, 戴光
    2020 (2):  267-270. 
    摘要 ( 1784 )  
    为研究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多因素耦合视角下的风险定量评价方法,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素辨识,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因素因果回路模型研究各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构建相互作用矩阵对石油罐区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得出耦合视角下石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风险权重及风险评价等级;结合惠州某石油罐区实际案例对该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石油罐区风险处于中度风险严重度状态,影响该石油罐区安全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人员违章操作风险、设备故障风险、安全管理实施力度风险以及人员安全意识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涉冬奥会场馆外工业场所火灾风险预警指标

    任常兴, 李晋, 张网, 李国辉, 慕洋洋, 张琰
    2020 (2):  270-275. 
    摘要 ( 1738 )  
    为了预防冬奥会场馆外工业场所火灾事故,开展重点场所和关键设施火灾风险识别,研究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典型事故案例统计分析和现场火灾隐患识别排查,确定了以涉氨制冷场所、发电厂、物流仓储企业为主的重点场所和关键设施的风险点;基于风险理论从场所固有火灾风险、风险减缓措施和现实风险角度,构建了冬奥敏感度、区域特征、建筑特性、消防设施状况和消防安全管理、外部救援力量为主的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风险指数分级法确定风险指标重要度。研究表明:该多因素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现了关键风险因素的动态数据获取和定量化,具有多源风险识别和动态研判作用,可较客观地提前预警影响冬奥会的重大工业火灾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耦合分析的“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研究
    孙鹏哲, 庞集华, 马生昀, 闫祖威
    2020 (2):  275-278. 
    摘要 ( 1700 )  
    以《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消防年鉴》2002-2016年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的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熵值赋权法计算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的权重及综合得分。构建耦合协调度分析模型,研究经济-人口-火灾系统之间是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度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经济-人口-火灾系统基本上在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之间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虽然有上升的趋势,但一直处于失调状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D-CNN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
    周新城, 吴自然, 吴桂初
    2020 (2):  278-282. 
    摘要 ( 1717 )  
    为提高串联故障电弧检测的可靠性,依据标准搭建串联故障电弧检测试验平台,设计数据实时采集装置采集了白炽灯、日光灯、空气压缩机、吹风机4种线性或者非线性负载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的电流数据共9 600组。提出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检测线路中电流信号对其分类,判断是否发生故障电弧。经测试该模型对各类负载的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100%,损失值在0.000 7以下。将模型导入嵌入式系统,准确度达到96.25%,证明设计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可成功检测出串联故障电弧,降低火灾发生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油漆稀释剂检验鉴定研究进展
    张景顺, 张冠男, 张原, 朱军, 王稳, 姜红, 刘占芳
    2020 (2):  282-285. 
    摘要 ( 1740 )  
    综述稀释剂的基本知识以及国内外检验稀释剂的标准、方法和仪器。介绍火场基质、提取保存检材对于稀释剂鉴定的干扰,提出化学计量学方法可较好地鉴别稀释剂。检验常见的23种稀释剂,并对稀释剂检验研究的难点进行分析,对稀释剂检验鉴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起橡胶厂胶粉车间火灾事故的调查
    王福伟
    2020 (2):  284-287. 
    摘要 ( 1806 )  
    对一起橡胶厂胶粉车间火灾事故进行调查,通过火灾现场勘查、调查走访、物证鉴定,认定了起火时间、起火部位及起火点,分析了此起火灾事故的起火原因,报告了车间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为有效预防此类企业火灾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一些防范此类火灾发生的措施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起高层住宅楼亡人火灾事故的调查分析
    李辉
    2020 (2):  287-290. 
    摘要 ( 1753 )  
    为分析导致高层居民住宅楼亡人火灾发生的根源性火灾隐患,有效防范火灾发生,减少造成的人员伤亡,通过对一起典型高层住宅楼亡人火灾事故的调查,分别介绍了起火时间、起火部位和起火原因的认定过程,提出了对该起火灾调查的体会,分析了“高层住宅楼小火亡人”频发的灾害成因和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完整证据链条的重要性,从消防宣传、单位主体责任、行业管理责任三方面提出了预防此类火灾发生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起通信基站蓄电池组火灾事故的调查
    何华俊, 廖定根, 高怀政
    2020 (2):  290-293. 
    摘要 ( 1941 )  
    介绍了金华兰溪市某通信基站的蓄电池组火灾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物证鉴定、询问调查,并调取基站后台的电流、电压、人员进入告警、断电警报、烟雾探测器等设备运行数据,对此次起火事故进行了综合分析认定,并总结了调查此类火灾的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